![]() |
◆[qq 群] 貴州教師招考交流群:435498672 |
|
◆[微信]新文泰公考 微信客服咨詢號: xwtjy_02 | ||
◆[ 備考資料]貴州教師備考資料 |
◆[電話] 咨詢電話:0851— 86785360 |
一、單項選擇題(共 50 題,每題 0.9 分,共 45 分)
1. “矮子里找高個”“水漲船高”是一種( )。
A.相對評價 B.絕對評價 C.定性評價 D.定量評價
2. 教育工作必須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取決于人的身心發(fā)展的( )。
A.個別差異性 B.不平衡性 C.可變性 D.階段性
3. 學校工作的全面安排以( )為主。
A.教育 B.教學 C.開發(fā)智力 D.道德教育
4. 教學過程包括不同階段,教師通過一定活動獲得關于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以調整教學過程和要求的階段是( )。
A.領會知識 B.鞏固知識 C.運用知識 D.檢查知識
5. 教育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發(fā)展,要關注過程,關注發(fā)展,為了體現(xiàn)這個基本理念,教師不可采取的是( )。
A.調整教學內容的順序 B.調整教學方法
C.刪減教學內容 D.布置高難度的課后練習
6. 德育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貫徹該德育規(guī)律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
A.注重全面性 B.注重多端性 C.注重均衡性 D.注重針對性
7. 學生學習成績好并不意味著道德修養(yǎng)水平高,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 )。
A.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 B.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
C.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相結合 D.知識傳授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結合
8. 新課改倡導的課程評價理念是( )。
A.選拔性評價 B.甄別性評價 C.發(fā)展性評價 D.定量化評價
9.A 教師為全班精心設計了一張試卷。測試結果平時成績好的分數(shù)相對高,成績不好的分數(shù)相對低。這說明 A 老師所出試卷( )高。
A.區(qū)分度 B.難度 C.信度 D.效度
10. 張老師是高一(2)班的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計劃、實行、檢查、總結的各個階段,他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進來,與學生共同實施管理活動。張老師的這種班級管理模式屬于( )。
A.班級自主管理 B.班級常規(guī)管理 C.班級民主管理 D.班級目標管理
11. 盧梭基于變革壓抑人的自然本性的各種制度的要求,倡導“天賦人權”“天賦民權”的思想,認為個人自由、幸福是人與生俱來的“自然權利”。把培養(yǎng)具有獨立人格和尊嚴的“自然人”,促進人的自然發(fā)展作為確立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據(jù)是( )。
A.社會本位論 B.個人本位論 C.文化本位論 D.教育無目的論
12. 宋代朱熹在《論語》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边@是“因材施教”一詞的來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是根據(jù)人的身心發(fā)展的( )特點提出來的。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13. 李老師能力強,威信高,善于與學生交流,經常傾聽學生對于開展教學的意見,班上的學生積極 性高,興趣廣泛,和老師配合默契。這種師生關系屬于( )。
A.專制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權威型
14. 當代世界教育改革的重點是( )。
A.教育質量 B.終身教育 C.道德教育 D.教育公平
15.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以學習教科書中的知識為主,這是一種簡約的經過提煉的認識過程。這 反映出教學過程的( )特點。
A.認識的間接性 B.認識的教育性 C.認識的交往性 D.有領導的認識
16. 教學的教育性規(guī)律是指( )。
A. 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B. 知、情、意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C. 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D. 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guī)律
17.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主要說明了教學中( )。
A.傳授科學知識的意義 B.反復聯(lián)系鞏固的意義
C.發(fā)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意義 D.提升思想品德的意義
18. 備課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鉆研教材、( )、考慮教法。
A.掌握課程標準 B.了解大綱 C.鉆研課本 D.了解學生
19. 熱愛學生是教師應具有的( )。
A.政治素養(yǎng) B.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
C.知識素養(yǎng) D.能力素養(yǎng)
20. 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 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是( )。
A.常規(guī)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標管理
21. 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 )。
A.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說 B.素質教育
C.應試教育 D.著名學者的學說
22.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是( )。
A.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B.學生學習習慣的矯正
C.學生學習目標的確立 D.學生學習內容的優(yōu)化
23. 下列課程不屬于綜合課程的有( )。
A.核心課程 B.融合課程 C.廣域課程 D.活動課程
24.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應用知識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的方法,稱為( )。
A.練習法 B.演示法 C.討論法 D.實驗法
25. 課堂教學中的“開場白”是指( )。
A.講授 B.導入 C.提問 D.小結
26. 常常用電吹風來吹頭發(fā),卻沒想過用它烘干潮濕的衣服,這種情況屬于( )。
A.思維定勢 B.原型啟發(fā) C.功能固著 D.醞釀效應
27. 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tài)到目標狀態(tài)的過程,叫做( )。
A.發(fā)現(xiàn)問題 B.理解問題 C.問題檢驗 D.問題解決
28. 學習時,學習者利用一定的記憶術幫助掌握知識,這種學習策略屬于( )。
A.復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組織策略 D.元認知策略
29. 當教師把關注的焦點投向提高學生的成績時,這個階段是( )。
A.關注生存階段 B.關注情境階段
C.關注學生階段 D.關注成長階段
30. 引導學生分辨勇敢和魯莽、謙讓和退縮是屬于刺激( )。
A.獲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31. 由于個體的內在的需要引起的動機稱作( )。
A.外部學習動機 B.需要學習動機
C.內部學習動機 D.隱蔽性學習動機
32. 課堂討論是有助于學生思維進步,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情感的教學過程。以下做法中( ) 有利于組織和引導課堂討論。
A. 估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
B. 創(chuàng)設情趣,提出富有挑戰(zhàn)性的、吸引學生的、有價值的問題
C. 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解答線索,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
D. 選擇適合特定課程內容的教學方法
33. 汽車司機在駕駛時能夠熟練做到眼耳手腳并用,這種注意特性是( )。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轉移 D.注意廣度
34. 按照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觀點,了解自己的學習特點并能適時調節(jié)學習進程的學生具備了較高水 平的( )。
A.智慧技能 B.認知策略 C.言語信息 D.動作技能
35. 通過集團討論,使思維相互撞擊迸發(fā)火花,達到集思廣益效果的思維訓練方法稱為( )。
A.討論法 B.頭腦風暴法 C.啟發(fā)式 D.用途擴散法
36. 科學家通過觀察蜻蜓飛行而發(fā)明了直升機,這其中促進科學家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
A.定勢 B.遷移 C.原型啟發(fā) D.問題表征
37. 在教師的人格中有兩種重要特征對教學有顯著影響:一是富于激勵和想象的傾向性;二是( )。
A.說到做到 B.敬業(yè)精神 C.熱心和同情心 D.重義氣講交情
38. 在操作技能的學習過程中,當動覺反饋已經成為動作程序的調節(jié)器時,技能的學習就進入到了
( )。
A.定向階段 B.模仿階段 C.熟練階段 D.整合階段
39. 張明既想?yún)⒓右恍┥鐖F活動以鍛煉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又怕影響自己的學習成績,這種動機沖 突屬于( )。
A.雙趨沖突 B.雙避沖突 C.趨避沖突 D.多重趨避沖突
40. 有些身患重病或有殘缺的人,憑著頑強的意志和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發(fā)展,這表明身 心發(fā)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
41. 學生阿華希望班級的管理能更加民主化,在班級制度的制定上老師能更多地征求學生的意見、考 慮學生的想法。學生阿華的訴求屬于( )。
A.生存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實現(xiàn)需要
42. 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條件刺激做出條件反應之后,其他與該條件相類似的刺激也會誘 發(fā)其條件反應。這是條件刺激的( )。
A.一般化 B.具體化 C.分化 D.泛化
43. 學生有過分重視成績名次而產生的學習動力屬于( )。
A.認知內驅力 B.自我提高內驅力 C.附屬內驅力 D.交往內驅力
44. 指導學生使用“我能應付這個考試”“成績并不重要,學會才是重要的”等正向的自我對話以緩 解考試焦慮的方法是( )。
A.全身松弛訓練法 B.系統(tǒng)脫敏法 C.肯定性訓練法 D.改善認知法
45. 如果一個家長想用看電視作為獎勵以強化兒童認真按時完成作業(yè)的行為,最適合的安排應該是
( )。
A.讓兒童看完電視后立即督促其完成作業(yè) B.規(guī)定每周看電視的適當時間
C.懲罰孩子過分喜歡看電視的行為 D.只有按時完成作業(yè)后才能看電視
46. 我國( )規(guī)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 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A.《義務教育法》 B.《未成年人保護法》
C.《教師法》 D.《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方法》
47. 根據(jù)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guī)定,學校對學生進行的保護措施不包括( )。
A.社會生活指導 B.心理健康輔導 C.青春期教育 D.就業(yè)指導
48. 王某在距離學校不足百米處,開了一家營業(yè)性電子游戲廳,允許該學校學生出入,王某的做法
( )。
A.合法,王某具有自主經營的權利 B.合法,王某并未強迫學生玩游戲
C.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D.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49. 我國《教育法》規(guī)定,教師擁有的權利包括:教育教學權、科學研究權、管理學生權、獲取報酬 待遇權、民主管理權和( )權等六項。
A.進修培訓 B.調查研究 C.參與決策 D.培養(yǎng)學生
50. 教育法規(guī)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 對直接負責人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負責人員,依法追究( )。
A.一般責任 B.民事責任 C.行政責任 D.刑事責任二、多項選擇題(共 15 道題,每題 1 分,共 15 分)
1. 四書是指( )。
A.《中庸》 B.《論語》 C.《孟子》 D.《大學》
2. 班級管理的模式包括( )。
A.常規(guī)管理 B.平行管理 C.集體管理 D.目標管理
3. “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車、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這段話對我們進行教育工作的啟 示 是 ( ) 。
A.要因材施教 B.要對學生循循善誘
C.要加強對后進生的教育 D.要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發(fā)展
4. 高尚的師德師對教師職業(yè)道德水平的要求,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有( )。
A. 衡量師德水平的高低最終要看其日常行為表現(xiàn)
B. 僅靠紙筆測驗來考查入職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的做法比較科學
C. 諷刺、挖苦、體罰學生等行為違反了《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
D. 師德是教師考評的底線,可以一票否決
5. 赫爾巴特提出的教學過程四階段包括:明了、聯(lián)想、( )。
A.分析 B.計算 C.方法 D.系統(tǒng)
6. 遺傳決定論的代表人物有( )。
A.華生 B.吳偉士 C.高爾登 D.霍爾
7. 學校的制度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
A.傳統(tǒng) B.規(guī)章 C.政策 D.禮儀
8. 下列哪些選項說明了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發(fā)展的影響(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孟母三遷 C.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D.出淤泥而不染
9. 教育目的制定的客觀依據(jù)包括( )。
A.社會政治制度發(fā)展的需要 B.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fā)展水平
C.受教者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D.教育哲學思潮
10. 學科課程的優(yōu)點在于( )。
A. 注重學科知識的邏輯性,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
B. 有助于學生學習和鞏固基礎知識
C. 便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D. 重視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
11. 動機沖突有( )。
A.雙趨沖突 B.雙避沖突 C.趨避沖突 D.多重趨避沖突
12. 以下對遺忘的理解正確的是( )。
A. 對識記過的材料既不能回憶也不能再認的現(xiàn)象叫遺忘
B. 遺忘的進程是先慢后快的
C.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提出了著名的保持曲線
D. 保持曲線是指保持量與間隔時間關系呈正加速型的曲線
13. 技能要通過練習形成。練習的效率受很多因素和條件制約,具體包括( )。
A.確定練習的目標 B.恰當安排練習時間
C.練習中必須有反饋 D.優(yōu)先使用分解練習
14《.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規(guī)定,因下列情形造成學生傷害事故,應由學校承擔責任的是( )。
A. 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
B. 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教師已經告誡、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
C. 學校向學生提供的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yè)的有關標準
D. 學生在校期間突發(fā)疾病,學校發(fā)現(xiàn)后未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后果加重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guī)定,教師應當履行的義務有( )。
A. 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yè)道德、為人師表
B.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
C. 尊重學生人格
D. 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三、判斷題(共 15 道題,每題 0.8 分,共 12 分)
1. 講授法是一種注入式教學。( )
2. 短時記憶的時間很短,只有一分鐘左右。( )
3. 目前,我國獨生子女在身心發(fā)展方面的主要不足表現(xiàn)為身體發(fā)育不良。( )
4. 小學開設的具體課程中,由于地位不同,可以分為“主科”和“副科”。( )
5. 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備課就是要將精力全部放在備教材上。( )
6. 做好個別教育工作是指要做好優(yōu)秀生的教育工作和后進生轉化工作。( )
7. 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
8. 小學階段的教學多運用直觀形象方式,中學以后可進行抽象講解,這體現(xiàn)了兒童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性。( )
9.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句話反映了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
10.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屬于教師的人格素養(yǎng)。( )
11. 當個體意識到自己與群體的行為、規(guī)范不一致時,很容易發(fā)生“從眾”行為,這是社會群體對個 體行為的影響。( )
12. 奧蘇貝爾認為發(fā)現(xiàn)學習是學習者掌握人類文化遺產及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的主要途徑。( )
13. 作家、藝術家進行藝術構思、塑造典型人物式藝術形象,使用的是創(chuàng)造思維。( )
14. 一個人的動機越強,解決問題的效率就越高。( )
15.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是中國進入 21 世紀之后的第一個教育規(guī)劃,是今后一個時期指導全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綱領性文件。( )
1. 什么是素質教育?簡述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2. 為什么說學校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
近幾年學生辱罵毆打教師經常發(fā)生,怎樣才能減少或者避免?
某學校對每年新入學的學生都要舉辦學習方法、學校課程、研究性學習等內容的講座,并在拓展型、 研究型、社會實踐以及部分基礎型課程,實行走班教學,即根據(jù)學生的選擇,學校將 4 至 5 個班級的學生作為一個“班級”來組織,將其分為 ABC 層,幾個班同時開展同一科目的教學活動,其余教育教學活動則在原行政班進行,各學習層次和教學班級動態(tài)組合,一個學期微調一兩次。
請用有關教學或新課程理念對該校的做法進行評析。
掃一掃,招考信息早知道
微信掃碼添加獲取歷年真題【微信號:18185186360】
貴州省公職培訓專業(yè)輔導機構,考公務員首選新文泰
備案號:黔ICP備15016424號-1